导语
三峡大坝是中国长江上建设的一项超级工程,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防洪、发电、清洁能源生产等全方位为国家的发展做着贡献。
2003年,三峡大坝正式开始进行蓄水,此后的十几年时间内,三峡大坝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到2016年为止,三峡大坝已经累积拦洪超过了一千亿立方米,有效的将下游洪水风险持续减弱。
除此之外,在防洪方面,三峡大坝的效果也是相当显著。
例如1998年,由于严重的降雨形成洪涝灾害,大量长江支流被淹没。
但三峡大坝却有效降低了这一洪水风险,尽管长江上游依旧因为暴雨而暴涨,但情况在三峡大坝的前端逐渐趋于平稳。
我们可以看到,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三峡大坝阻挡了不妙的局面,也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大量清洁电力。
有资料显示,三峡电站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离地2000公里的空间,都能看到人们在夜间点亮的灯光。
在三峡电站建成及投产后,它以其强大能量输出而获利颇丰,仅用一点也不足以消耗掉中国三分之一的用电需求,在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中,还为中国发展节能减排输送了巨大动力。
生态环境问题。
但令人意外的是,三峡工程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其中有着不少问题,包括泥沙淤积、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等。
众所周知,由于地势多山且有着众多河流,因此长江在奔流不息的时候,不断冲击着两岸河床,使得两岸岩石不断掉落,同时将草木和泥土都冲进河流之中。
这些泥土和草木随着河流进入湖泊和海洋之后会逐渐沉入海底,从而形成新的陆地。
虽然这看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实际上它非常重要,它可以令陆地保持一定的生存能力,不会因为纬度变化或者因为气候变化导致陆地完全消失。
三峡地区地势多山,再加上中下游地区相对平坦,因此南岸卸沙能力远远低于北岸,一些泥沙最终就会形成淤积,而如今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推进,人类活动造成了大量的煤灰和工业废弃物等带入长江之中,并随着与之翻滚上岸一起进入了长江沿岸地区,为泥沙淤积问题雪上加霜。
如果不采取措施,就算是经过几百年和几千年的平稳发育后,三峡水库也会因为这种情况造成库容减少,同时长江沿岸生态逐渐被毁坏。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自2000年起,中国科研团队已经开始实施“调水冲沙”治理方案。
虽然这些泥沙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工业进程加快,更加加剧了这一问题。
因此,在针对泥沙问题的时候,中国政府和工程师们也开始采取措施应对这一问题。
在20世纪90年代曾出现过联合国和世界水准组织合作实施水质治理方案,这一方案十分成功。
为了防止泥沙淤积所导致的问题,不少中国工程师前往法国学习相关知识,于是就有了如今的治理方案。
为了不影响正常生活,当时的施工方提出了先从库区采用人工方式清除泥沙,再采取调水冲沙方式来解决长期淤积的问题。
同时还采取成龙河、溶池河等作为主线路向库区注入一定比例的清水,进而使得一些人工清理出来的泥沙被冲走。
后来,对于成龙河等地,每天都有至少1.5立方米的清水注入,再加上南山嘴、白果分洪道泄洪带来的河道来水,可以说二者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调水冲沙系统。
如今这一治理方案已经实施十几年,其效果已经得到了明显体现,泥沙淤积的问题没有了之前严重,更不会像之前一样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不过,现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方面,需要引起重视并得到更好地优化。
移民安置的问题。
现如今,生活在三峡库区的人们大多数都是移民。
在修建三峡工程期间,国家为了优化库区环境和生态,于是当地的大量居民便被迁出,成为中国规模较大的移民搬迁工程。
当时,共有约140万人被迁出,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一转身就结束了,而是涉及到了百姓生活中不少内容,如耕种、经济、生活习惯等,都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
为了让移民能够在新家园中更好地生活下去,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移民们改善生活条件,包括提供补贴、建设基础设施等。
如今,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移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更是在新家园中找到了新的机会和发展方向。
生存条件如此优越,又如何会不令他们主动将这里变得更加美丽呢?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将新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同时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珍稀鱼类栖息地的保护。
由于人类为经济发展付出了代价,这种情况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样存在。
为了生存繁衍,中国长江中有多种鱼类选择在此栖息,但如今它们早已成为濒临灭绝的珍稀鱼类。
为了保护它们,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些鱼类,它们有哪几种,以及它们现在又是怎样一种状况?
一种是中华鲟,它是最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的一种鱼类,它深受中国当地人的喜爱,一直来作为佳肴享用,但现在已面临灭绝。
第二种是白鲟,又叫做白鲨,是一种体型非常巨大的鱼类,成年以后个体体型可达到6米甚至更大,是一种能够咸淡两洋皆生存的鱼类。
第三种是吻鲟,是一种古老的鱼类,体型较小,一般成年体型只有1.2米,但由于被过度捕捞,它们面临严重的灭绝危机。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开启后,政府就在每年定期向长江洒下孵化卵,以保证中华鲟数量逐渐稳定,如今种群数量早已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第四种是长吻鳗鲶,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特有的一种鱼类,它主要栖息在长江支流中,数量也相对较少。
众所周知,现在政府正在推进生态保护工作,以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效维护珍稀动物栖息地,从而保全它们的繁衍后代工作。
结语
从三峡工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与自然之间并非对立关系,生态保护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如若没有人们砥砺前行,那么自然也不会再陪你继续风景如旧,而我们可以学习样例发展下去,这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发展还可以推动国际合作。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4692664152588811
本站文章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已注明出处。 未注明原文出处皆为原创文章,转载同样请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