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经典世界里,所谓“经典世界”,通俗来讲就是“可描述可认知的”世界,能够通过大自然法则去描述现实世界,同时能够预测未来世界发展走向。
举个通俗的例子,很多人都打过网球(其他球类也是一样),职业网球运动员都渴望尽可能地打出ACES球,不过现实中要打出ACES球并不太容易。
这就是所谓的“可描述的”世界,或者说,我们的世界是“确定的”,运用一定的大自然法则能够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
这就是所谓的“不确定性”,也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思想,这种不确定性与我们的测量水平高低没有关系,是量子世界的本质属性,即便测量水平和精确度再高,不确定性仍旧存在。
说白了,量子世界都存在波动性,万物皆波,而波动也就意味着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微观粒子可以突然凭空消失,然后在任何其他地方突然凭空出现,至于在哪个地方出现是不确定的,只能用概率去描述。微观粒子甚至可以同时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出现。而当我们想知道微观粒子到底在什么地方时,微观粒子马上就会从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本征态)。
比如说此刻的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但你也有可能在电影院看电影,甚至在月球上欣赏美丽的地球。而当你妈妈想知道你到底在哪里时,会看到你确实在拿着手机看文章,而不是在电影院或者月球上。单纯理论分析,你确实有可能在电影院或者月球上,只是这种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以至于我们认识不可能出现。
是不是感觉很荒诞?
理论上分析,出现这种荒诞的情况也不足为奇,毕竟我们所在的宏观世界也是有基本的微观粒子组成的,既然微观粒子具有不确定性,那么宏观世界也应该同样如此。
那么宏观世界的物体的波长到底有多长呢?这里有一个公式:λ=h/p
其中λ就是波长,h是普朗克常数(非常小,6.62607015×10^(-34) J·s),p是动量。宏观世界物体的动量都太大了,所以波长非常短!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2582624438370857
本站文章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已注明出处。 未注明原文出处皆为原创文章,转载同样请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