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确切知道几何从什么时候开始!
远古时代,人类自从走出洞穴从事生产活动,便有了图形概念。人们推测,日出、日落,太阳和地平线给了人们最初的图形形象——圆和直线。
由于建造住所、制造工具的需要,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认识就已开始。原始的文明孕育了众多图形概念,慢慢地,图形的认识日渐丰富。原始的农耕文明促进了几何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测量需要,四大文明古国留存了许多人类关乎几何的踪迹。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建造房屋,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构造城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丈量泛滥的土地,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人建造庙宇,人们就能将图形的认识应用到生活中,几何学已然萌芽。
留存的《周髀算经》、古巴比伦泥板、《莱因德纸草书》和《绳法经》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1973年夏天,浙江余姚的农民建设排涝工程时,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前河姆渡遗址。
出土了大量的木建造遗迹、陶器、石器、玉器、木器。
商高曰“数之法出于方圆,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
对话发生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朝,周公(周文王姬昌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姬旦)是主张以礼治国的典范,他请教商朝的旧贵族商高一些数学问题时,周公问:“我早已听说大夫您很擅长数学,伏羲建立了天地历法,可是天空没有台阶可供攀登,大地也无法用尺子度量,请问那些数据是怎样得来的?”商高的回答是:“数学的方法出自于圆和方,圆可由长方形推导而来,长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画出来,它的面积计算可参照九九乘法口诀。”
华夏祖先相信“天圆地方”,工匠口诀“径一周三”是长时期流传的实践经验,近似的将圆周率看为三,即直径为一的圆周长为三,而边长为一的正方形周长为四,“三”和“四”便有“圆”和“方”的寓意。如果将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可得两个直角三角形,假如较短的直角边长为三,较长的直角边长为四,那么斜边长就等于五。
商高进而提到,公元前2100多年的大禹治水,就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包括用“矩”的经验,卷二“用矩之道”中,载有“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
如“偃矩以望高”,指出大禹治水时测量高地的方法,用现代数学语言可表述为:
将曲尺下垂俯视,同样可得低处深度。商高提及的相似勾股形原理,足以表明,相对复杂相似原理已经能够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更早时期,人们便已掌握丰富的几何原理。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卷二的一段“陈子对话”中,记录有“句(通“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一般化地描述了勾股定理,其意为:
古巴比伦的图形认识
公元前3000多年,在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生活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设了最早的城市,平和的拉伽什国王古地亚雕像见证了这一历史。
但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前424)却认为几何诞生于埃及。
那时,每年6月中旬,原本干涸的尼罗河会迎来洪水冲击,泛滥会持续4个月,直到10月结束,接下来的8个月就是播种和收割季节,法老们会根据洪水的高度和所持有土地的面积评估土地税收,他写道:“尼罗河每年涨水后,需要重新确定农民的田地边界,从而产生了几何学”。(负责测量的人被称为Harpedonopta,意指“拉紧绳子的人”,也叫“司绳”,他们主要的测量工具就是绳子,把一条直线看作一段拉紧的绳子,希腊文的斜边英文Hypotenuse,原意就是“拉紧”。)
印度次大陆上最早出现的文明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由于古老的达罗毗荼象形文字很难解读,且以零星的石刻为主,至今还未得到破解,因此我们无法知晓古印度较早时期出现过哪些几何方面研究。
至公元前6世纪左右,以祭坛的建造问题为核心的婆罗门教经典《绳法经》(Sulbasutras,测绳的法则或祭坛建筑法式,《吠陀经》附录的一部分,Sulba绳索)中开始有了记载,祭坛形状要求设计为面积成整数比的正方形或等积的多边形,记有“正方形的对角线为边生成的正方形两倍于原正方形的面积”这样的零碎几何原理,公元前5世纪的《阿耶波多历算书》 给出了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为:“一百多四,乘以八,另外再六万两千,这大约就是一个直径为二万的圆的周长”,即62832≈20000×3.1416,足以说明古印度人已经懂得利用图形进行面积转换,知晓圆周率的近似值或勾股定理。
也许是古代埃及留存有较为明确的考据,许多人认为几何起源于古埃及。
尽管没有更早、更确凿的证据让我们可以追寻到几何到底何时起源,起源于何地,关于几何起源话题,还是一团迷雾,有待于我们继续求索!
几何源于测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几何学的英文“geometry”,从希腊语“γεωμετρα”演变而来,“geo”意指“土地”,“metry”则指“测量”,是土地测量的意思,指的是测地术,测量活动是几何学形成的直接原因。
热衷于探讨事物的本源,是古希腊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后来者,来自萨摩斯的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数,有如《道德经》所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指“道”生万物,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总是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
16世纪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于1510~1511年创作的一幅壁画《雅典学院》,完美的诠释了那个时期古希腊人在几何包括更多领域的成就。画作打破时空界限,自由开放的把哲学、数学、音乐、天文等大师汇聚一堂。
对于图形,它从最基本的元素点开始,规定点是没有大小的;无数个点组成了线,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无数条线平放着组成了面,面只有长度和宽度……欧几里得就是从最初的23个定义、五个公理、五个公设(也称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了465个定理(基本上是那个时代的所有几何知识),层层递进的全面描述了二维空间。
《几何原本》诞生后的2000多年来,它始终保持着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数学家们相信欧几里得几何是绝对真理,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和费马创立了解析几何,数与形开始走到了一起,丰富了几何的研究方法,他们相信欧几里得几何是无懈可击的,莱布尼茨、牛顿给自己创立的微积分也披上了欧几里得的外衣,哲学家康德甚至认为欧几里得几何是唯一的,也是必然的。
在推演过程中,罗巴切夫斯基得到一连串古怪、非常不合乎常理的命题,往往与我们所习惯的直观有矛盾,一开始并没有像欧氏几何那样容易被接受,但后来人们发现,罗氏几何在研究宇宙空间或原子核世界的时候,比欧式几何更符合客观实际,并且在医学上有独特的应用。
1854年,德国数学家黎曼又提出了另一种几何,他用如下公理替代第五公设:“同一平面上的任何两条直线一定相交”,否定平行线的存在,人们把这种几何称为椭圆几何或黎曼几何。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空间几何就是黎曼几何。
无论是黎曼几何还是罗氏几何,它们都延续了公理化的几何体系构建,引起了人们对数学本质的深入探讨,自从欧几里得几何只是交出了绝对的统治权,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射影几何、非欧几何、拓扑、几何基础……接憧而来,插上了自由的翅膀,几何迎来了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内涵也愈发丰富。
正如康托尔所言:数学的本质是自由!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0158224032252428
本站文章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已注明出处。 未注明原文出处皆为原创文章,转载同样请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