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向一位学生问起:太阳系内有几颗行星?得到的回答肯定是一致的:太阳系内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
实际上,这个答案是2006年以后才有的,也就意味着在此之前,太阳系内不止八颗行星。说到这,可能很多读者疑惑了?这不可能吧,都已经21世纪了,人类怎么还会对行星数量纠结不清呢?甚至直到了2006年才确定太阳系内有八颗行星?
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也不对,因为在1930年之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系内是有八颗行星的。直到我们今天的主角,曾经的九大行星成员之一——冥王星出场了,它在1930年被人类所确认。
冥王星
如此说来,冥王星从1930年到2006年,这76年间一直是作为太阳系行星成员之一而存在的。那么科学家为什么要把一颗有着76年行星履历的星球,“无情”踢出九大行星序列呢?
或许大家觉着这有什么好讲的,既然冥王星不再被当做九大行星之一,那就说明它不符合行星定义啊,于是一些积极的读者随即就去网上查了一下行星定义。你看,行星定义是这样说的:
第一条:这颗天体必须围绕太阳运转
第二条:这颗天体的质量必须足够大,以至于它的引力能克服自身的固体应力,达到流体静力平衡,也就是它的形状要近似球体
第三条:这颗天体具有足够的引力来清空其轨道附近区域(不允许存在比它质量更大的天体)
而对于冥王星来说,前两条它是符合的,但第三条就出了问题。人们发现,冥王星的轨道和其余八大行星差异明显,轨道与黄道之间倾角较大(有17度),而且由于其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比海王星近日点还要短,因此它还会周期性的位于海王星轨道内侧;除此之外,冥王星所处的位置位于柯伊伯带,那里的聚集了很多小天体,甚至其中一颗被称为阋神星的天体,它的质量甚至还要大于冥王星。很显然,冥王星并不能被称为行星。
但大家要注意了,虽然冥王星很显然不符合行星定义,但这个行星定义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呢?没错,就是2006年提出的,说的直白些,就是为了把冥王星拉出行星序列才提出的行星新定义(或者说为太阳系内的天体做一个清晰的分类)。
但冥王星到底做错了什么?以至于科学家如此“不择手段”的想要赶走它?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时间还要从发现冥王星的1930年说起。当时年仅24岁的克莱德·汤博在罗威尔天文台发现了冥王星,并且认为这就是一直在寻找了第九颗行星。而在此之前,这颗一直没有被找到的行星被称为X行星,而这样的称号正是罗威尔天文台的建立者帕西瓦尔·罗威尔命名的,因为他一直坚信海王星并不是太阳系中的最后一颗行星,毕竟这位富商出生的天文学家曾宣称在火星上发现了运河(实际上那只是火星表面的沟槽)。
帕西瓦尔·罗威尔
可惜的是,这位天文学家一直到临死(1916年)都没有找到那颗他梦寐以求的X行星。而克莱德·汤博继承了这位天文学家的遗志,在1929年来到罗威尔天文台时,他的首项工作就是进行对X行星的搜寻。
幸运女神很快降临了,1930年2月18日,克莱德·汤博终于在找到了这颗人们探寻已久的X行星。并且在两个多月后,对X行星进行征名时,采用了一位年仅11岁的英国小姑娘的意见,取名为Pluto(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因此我们就称其为冥王星。
克莱德·汤博
而当时在对冥王星的质量进行估算时,发现这颗天体的质量竟然是地球的数倍,把它与前八颗行星归为一列是理所应当的。然后在科学家们后续的观测中,冥王星的质量一降再降,到了1978年,科学家根据对冥王星卫星卡戎的观测,才发现冥王星的质量甚至只有月球的1/5左右!(而地球的质量是月球的81倍)
但考虑卡戎仍旧是冥王星的卫星,因此冥王星在当时还是被当做行星看待,因为那时候人们认为只有行星才能拥有卫星(但此后更多的观测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卡戎和冥王星
时间到了2000年,时任美国纽约海登天文馆馆长的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决定在其馆所展示的行星模型中去掉冥王星(要知道,当时距离冥王星被开除行星籍还有6年时间)。而这位尼尔·德格拉斯·泰森正是下图这位(这是其做客生活大爆炸的剧照)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
不过给予最后一击的还是阋神星的发现,科学家在2005年的时候,于柯伊伯带内发现了一颗体积比冥王星还要大将近1.6倍的天体(当然了,这只是基于当时的观测数据得到的结论,实际上阋神星要比冥王星小一些,直径比冥王星短了三十多公里),并且阋神星的质量还要比冥王星大,大了将近13%。
阋神星
对于当时的科学家来说,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这颗比冥王星还要重的天体就该成为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但如此一来,我们要知道在柯伊伯带,与冥王星体积质量差不多的天体不在少数,那意味着太阳系内的行星数量将会扩张到数十颗,甚至越往后会越来越多。
终于决定冥王星命运的一刻来临了,在布拉格召开的第26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议中,数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投票,最终结果是冥王星不再属于行星,而是归为了矮行星行列,那天是公元2006年8月24日。
这次大会还对行星进行了新的定义(就是开头几段所讲的),并且也对矮行星制定了四条规定,前两条同行星定义一样,第三条变为“不能清空其轨道区域内的天体”,第四条规定其不能是卫星。而对于太阳系那些既不符合行星定义的,又不符合矮行星行列的天体,还不属于卫星的,就起了个统一的名称,叫做“太阳系小天体”。
至此,冥王星就正式的被定义为矮行星,而太阳系内的行星数量又重新回到了1930年发现冥王星之前的八颗。
如果夹杂一些情感进去,对于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序列的事情,可能就是人类为了保证“行星”的“神圣性”,而不得不将冥王星开除,否则将来太阳系内能被称为行星的天体就太多了。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466846706532871
本站文章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已注明出处。 未注明原文出处皆为原创文章,转载同样请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