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浩瀚宇宙 > 正文

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人类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探索世界的奥秘,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地球其实就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海王星的外面还有一颗冥王星,曾经冥王星也属于一颗行星,但是后来科学家在2006年的时候,对行星的条件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不符合行星的基本条件,所以科学家将冥王星踢出了行星的行列,如果在太阳系中只剩下了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当中,地球是唯一一颗诞生了生命的星球,尤其是人类出现以后,解开了地球上很多的奥秘,不过即便如此,在宇宙中仍然有很多人类无法解开的奥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宇宙中的5个终极问题,或许人类永远都无法解开。

第一个宇宙终极问题——宇宙诞生之前是什么

按照目前的主流说法,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在138亿年前,有一颗奇点发生了爆炸,奇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能量无限大、热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这个点爆炸以后,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胀,经过138亿年的时间,宇宙才膨胀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宇宙中的天体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诞生的,在爆炸最初阶段,只有纯粹的能量,但是随着宇宙不断膨胀温度下降以后,能量逐渐转化为各种粒子,这些基本粒子又复合成了气体星云,在引力的作用下,这些气体星云发生了坍缩,从而诞生了各种天体,按照现在的说明,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奇点。

那么在奇点之前又是什么呢?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奇点大爆炸之前什么都没有,因为宇宙是在大爆炸之后诞生的,所谓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产生的,所以就不存在所谓的大爆炸之前的说法,除此之外,还有的一些科学家在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其它的宇宙,我们的宇宙只是其中一个,我们的宇宙也许是其它宇宙衍生出来的平行宇宙,而其它平行宇宙也可能是我们宇宙衍生出来的分支,不过目前科学家也没有找到平行宇宙,想要知道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我们必须走出宇宙才能够解开这个奥秘,不过目前人类的飞行速度连太阳系都没有办法飞出去,更别说飞出宇宙了,或许人类永远都无法解开宇宙之外的奥秘。

第二个宇宙终极问题——宇宙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想要知道,我们的宇宙最终结果是什么?关于宇宙的结局在科学界有很多种说法,第一种结局就是大热寂,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将一直膨胀下去,最后宇宙膨胀成无限大、所有的天体都将相互远离,所有的恒星都将失去能量而死亡,随机的分布在宇宙中,所谓大热寂指的是宇宙最终会变成一个寒冷黑暗的宇宙空间,任何物质都将不复存在,第二种结局就是大撕裂,现在科学认为,我们的宇宙之所以会不断的膨胀,只要是因为暗物质在背后推动着,暗物质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物质,它能够推动宇宙不断的膨胀,而且这种物质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不会和其它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随着时间的流逝,宇宙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大,暗能量会将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撕裂成分子、原子、夸克或者更小的物质,最终宇宙中所有的物质会被撕成最小的物质,这可能就是宇宙的最终结局。第三种结局是大挤压,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之所以会不断的膨胀,是因为宇宙大爆炸产生的能量并没有完全消耗完,如果有一天宇宙大爆炸产生的能力完全消耗完,那么我们的宇宙就会开始收缩,宇宙膨胀时的速度有多快,它收缩时的速度就会有多快,最终宇宙会收缩成大爆炸之前的奇点,当奇点再次受到外界压力时,它还会爆炸,这时候新的宇宙就诞生了,这个结局认为,我们的宇宙也是有轮回的,不过宇宙最终的结局到底是什么?现在科学家还在积极的研究当中。

第三个宇宙终极问题——反物质在哪里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在我们的宇宙中,存在正反两种物质,那么什么是反物质呢?科学家认为如果是带电粒子的反物质一般是带相反电荷的同种粒子,比如说反电子就是和普通电子电荷相反的电子,由于电子都需要带负荷,电子的反物质就带正电荷,所以一般也被称为是正电子,除了带电粒子拥有反物质之外,科学家认为中性粒子也有反物质,而中性粒子的反物质是自旋相反的同种粒子,反物质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完美的物质转化,它能够百分之百进行转化,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多少正物质,就应该拥有多少反物质。但是目前科学家在宇宙中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正物质,却很少出现反物质。

那么这些反物质到底去了哪里?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反物质可能被刻意隐藏起来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反物质是目前人类在宇宙中发现的最完美的物质转化,一般来说核聚变的转化率达到了百分之0.4,核裂变的转化率达到了0.135,我们普通物质的转化率基本上为0,但是反物质的转化率能够达到百分之100,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我们能够得出,1克反物质能够释放相当于4000多万吨TNT炸药所产生的能量,从数据上我们就能够看出反物质的威力非常大,在2010年的时候,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制造出了数以计千的反氢原子,成功的使用了其中的38个,这些反物质大约存在0.17秒。虽然他们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但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说不定人类能够找到宇宙中的反物质。

第四个宇宙终极问题——平行宇宙是否存在

关于平行宇宙在很早的时候就被科学家提出来了,在1954年,一位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休.艾弗雷特三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他认为平行宇宙和我们的宇宙是一样的,并且和我们的宇宙是有关系的,这些平行宇宙是从我们的宇宙中衍生出来的分流,我们的宇宙或许是从其它宇宙当中衍生出来的分流,在我们的宇宙中应该存在一种神秘的通道,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个神秘的通道,那么我们或许能够进入另一个平行宇宙当中,有不少科学家认为,梦境可能是进入平行宇宙的一种方式,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做梦的经历,在梦境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场景。

在古代,关于梦境的传说就有很多,古人认为,梦境中的事情就是未来可能要发生的事情,所以后来有了解梦的说法,不过这些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目前科学家也不知道,不过为了解开梦境的奥秘,科学家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有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梦境其实就是大脑潜意识的行为,在我们睡着之后,梦境中的世界是大脑虚构的,这个世界可能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有关系。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梦境其实就是大脑潜意识的行为,我们在梦中经历的事情,其实是大脑虚构的,不过有一些人的梦境中会出现很多我们平时没有见过的场景和事物,难道说大脑能够虚构出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

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梦境也可能是进入平行宇宙的通道,在梦境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不同的自己过不同的人生,比如说我们自己和曾经的初恋在一起了,或许说我们能够在梦境中完成自己曾经的遗憾,或许梦境其实就是平行宇宙中的另一个自己,在平行宇宙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是老师,但是在另一个宇宙中你可能是医生、警察、明星等等,虽然现在科学家还没有在宇宙中找到平行宇宙,但是科学家认为平行宇宙一定存在宇宙中,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黑洞就是进入平行宇宙的一种通道,黑洞的特性就是不断的吞噬物质,这些被吞噬的物质到底去了哪里?科学家认为在黑洞的另一边可能还存在另一个神秘的天体白洞。

白洞的性质就是不断的喷发物质,黑洞吞噬的物质会由白洞喷发出去,黑洞和白洞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虫洞,虫洞就是能够穿越时空的隧道,目前科学家也在积极的寻找白洞和虫洞,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说不定人类能够在宇宙中找到虫洞,如果人类真的能够进入虫洞,那么人类或许能够进入平行宇宙。

第五个宇宙终极问题——宇宙中存在多少维度空间

关于维度空间的说法,最早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爱因斯坦认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其实是由三维空间构成的,三维空间是长、宽、高组成的,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时间维度,就变成了四维空间,在四维生物的眼中,世界应该是一幅幅三维立体的画面,比如说我们站在一个箱子面前,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够看到一个面或者是三个面,但是在四维空间中,我们能够看到三维画面,也就是箱子的六个面,在四维空间中,没有任何封闭的物体存在,因为任何物体都没有遮挡,所有的东西都完全暴露在外面,这种场景的视觉冲击非常明显,不过这也仅仅是科学家的想象,真正的四维空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目前科学家也不知道。

不过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一共存在11个维度空间,为什么科学家要将宇宙分为11个维度空间呢?这是因为在我们宇宙中存在四种基本作用力,它们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力和引力,前三种作用力都能够用量子力学来解释,唯独引力无法用量子力学来解释,而引力能够用相对论来解释,但是相对论却无法解释前三种力,既然这四种力没有办法用一种理论来解释,那么说明我们现在的理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科学家们为了试图将这四种力统一在一起,于是科学家们提出了超弦理论,超弦理论认为,我们的世界是由弦的振动组成的,弦振动的不同方式会形成不同的粒子,如果说弦以A方式去振动,那么就会出现顶夸克,如果弦以B方式去振动,那么就会出现底夸克,以C的方式振动就会出现光子。

弦产生了微观世界的粒子,而微观世界的粒子又构成了世界,并且弦的振动是一种能量到实体物质的转化,我们没有办法捕捉到它,它就像是能量一样,只能够感觉,在超弦理论还没有出现之前,人类对维度空间的认知只有四维维度。但是科学家提出超弦理论以后,人类的认知从四维空间变成了十一维空间,为了能够解释四种基本作用力,科学家将维度提高到了11维度空间,才能够统一这四种力,所以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应该存在11个维度空间,不过目前科学家还在积极的研究当中,小编认为,在宇宙中可能还隐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奥秘,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探索世界的奥秘,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说不定我们能够解开这个奥秘,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29879131901526543

本站文章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已注明出处。 未注明原文出处皆为原创文章,转载同样请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