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广东,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蚊子制造厂”,平均每天能够繁殖出300万只蚊子,每天放生蚊子的数量是100万只,一个月能够放生3000万只蚊子。
在夏天最让人们感到心烦意乱的,除了烈日骄阳和酷暑,还有无处不在的蚊子。除了叮人吸血之外,最让人感到厌烦的是晚上睡觉时,蚊子总在你耳边“嗡~嗡~嗡”,有时候刚要入睡,就被这烦人的声音吵的睡意全无。
为此我们不得不借用蚊香、灭蚊剂、电蚊拍等工具去消灭它们。人们也时常幻想,要是蚊子在地球上灭绝了那该多好,不但减少了病毒的传播,还不会打扰人们睡觉。
我们今天一同探讨下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蚊子
蚊子,大家绝对不会陌生,毕竟它的体内“流淌”的可是咱们的血脉。这种双翅目的小昆虫,除了南极洲之外,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而且,蚊子的历史比人类可要长多了,在距今1.7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蚊子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截止到现在,蚊子这个大家族已经进化出3300种及亚种。虽然蚊子的种类繁多,但在咱们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有伊蚊、库蚊和按蚊这三类。
每个人都有过被蚊子“叮”的不愉快经历,确切地说,蚊子是用它细长的口器,刺入人体的皮肤吸食血液,酒足饭饱之后飘然远去,给我们留下一个痒痒的肿包,这是蚊子最令人可恨的地方。
除此之外,蚊子在吸血的过程中还会传播疾病。要知道,蚊子身上携带的病毒达到80多种,传播疟疾、登革热、寨卡热和黄热病等多种疾病。
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在人类历史上全世界因为蚊子传播疾病的死亡人数,平均每年达到了一百万。典型的记录数据是在1929年,全世界因患疟疾致死的人数达到了200万,这就是蚊子带来的后果。
可以这么说,小小的蚊子是地球上夺走人类生命最多的动物,由此可见蚊子的危害有多大。
除了能制造危害,蚊子对地球来说有什么用?
都说“存在即合理”,每个物种的存在,背后都有着一定的意义与合理性,可是反观蚊子,除了能够给人类带来危害之外,并没有存在的必要。
事实上,蚊子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在地球的整个生态系统有两点作用。
作用一:蚊子是很多动物的食物
因为蚊子种群庞大,所以蚊子也为地球上的很多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比如鸟类、青蛙、大型昆虫等等,在这些动物的眼中,一只蚊子就如同一根香喷喷的“鸡腿”。
其次,蚊子的幼虫(孑孓)是鱼类的最爱,尤其是食蚊鱼,特别喜食幼虫孑孓,一条成年食蚊鱼每天能够吞食2000余只孑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蚊子成虫还是幼虫,为底层食物链上的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这些鱼类、鸟类、青蛙等小型动物,是构建地球自然生态的基础。如果“基础”受到影响,那么自然界整条食物链都会受到牵连。
作用二:传授花粉
众所周知,雄性蚊子是不吸血的,由于雄蚊的口器严重退化,它们只能以花蜜、植物汁液为食。在进食的过程中,雄蚊身上会沾染上花粉,在花丛间穿梭或停留的时候,就会达到为其它植物授粉的结果。
假如蚊子灭绝了,地球会变得怎么样?
如果蚊子真的从地球上灭绝了,我想每个人都会拍手叫好,绝对没人会为蚊子灭绝而惋惜。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蚊子灭绝会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答案是会的。但是,这种影响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即便蚊子在生态环境中占据着不少生态位置,但蚊子起到的作用,并不是不可代替的。
就拿以蚊子为食的这些动物来说,没有任何动物是以蚊子为主要食物的,即便蚊子灭绝了,对它们来说只不过是少了一样食物来源而已,不吃蚊子还会有其它昆虫可以吃,最起码不会饿死。
当然,在蚊子灭绝最初的这段时间里,生态系统必定会遭受到扰动,比如吃蚊子的动物由于总体食物量降低,导致数量减少,或者出现极小范围的区域性灭绝。但是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长,经过短时间的阵痛与改变后,新的生态系统会构建完成。
那么,人类是否能够消灭到蚊子呢
文章开头提到的“蚊子制造厂”,很多人不明白每个月为什么还要释放那么多蚊子。其实,这就是人类为消灭蚊子而做的努力。
事实上,蚊子制造厂所释放的蚊子全是无法生育的雄性蚊子。制造厂的科研人员会在培育好的雄蚊身上,进行注射一种对人体无害的细菌,这种细菌对雄蚊来说起到“绝育”的效果。野生雌蚊与做了“绝育”的雄蚊交尾后无法产卵,从而达到了“以蚊灭蚊”。
为了消灭蚊子,其它国家也曾在这方面做过努力。
2021年,美国在3个月的时间里,释放了10亿只“转基因”雄蚊,这些实验室培养的“转基因”雄蚊和野外雌蚊交尾后,只会产出雄性后代,从而减少当地整体蚊子的数量。
巴西就曾效仿美国培育“转基因”蚊子,但是他们将这些蚊子释放野外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当地蚊子的数量没有变少,反而不断增加,甚至还出现了杀虫剂都不好消灭的“超级蚊子”。
说在最后
蚊子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来说,有用,但不是很重要,就算灭绝了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夏天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蚊子,不但传播各种疾病,还吵得人们无法安心休息,蚊子要是灭绝了,世界都会清净几分。
人类想要完全消灭蚊子,我觉得任重道远。千万别小看了这种小小的昆虫,它能从侏罗纪时期活到现在,足以证明生命力的顽强。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8397980805366276
本站文章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已注明出处。 未注明原文出处皆为原创文章,转载同样请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