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奇地球 > 正文

孩子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当然不能讲述一些专业的进化论知识,那样的话会让孩子越来越糊涂,而要用通俗的方式进行回答,最好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遇到的事物进行类比。

首先要告诉孩子,人类并不是猿猴变的,猿猴与人类只是拥有共同的祖先而已。话说过来,地球上所有物种都拥有共同的祖先,因为我们都是35亿年前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进化来的。

只不过猿猴与人类的关系比较近而已,相当于“亲戚”关系。猿猴与人类的共同祖先出现在大约千万年前,这个祖先生下了很多孩子,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又生下自己的孩子,如此一代又一代地进行下去,后代越来越多。

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后代们的长相也会发生变化,就像如今的父母与孩子的长相会有差别一样。不仅仅是长相,身体结构,大脑发育,甚至后来的行走方式也会产生很大变化。漫长时间过后,这些变化的不断累积,就会让后代之间产生明显的不同,也就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猩猩,长臂猿,猴子,当然还有我们人类。

也就是说,人类与猿猴是“表亲”关系,只不过是很远很远的表亲。

说完这些,估计孩子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后再接触到进化论时,也更容易理解。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我就是不相信进化论思想,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这种思想。这时候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你大可以用“神创论”或者“外星人创造论”这两种思想向孩子解释。不过以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接下来肯定有更多的问题,比如说他们可能会问“神是怎么来的?”“外星人是怎么来的?”等等问题。

而且,当你的孩子上学接触到进化论时,可能会本能的排斥,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重要的是,主流科学家早就认可了进化论。很多人并不清楚,如今的进化论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达尔文时代的进化论,早就发展成了“生物进化论”,不仅有考古的证据,更有生物学,基因,胚胎学等非常严谨的证据链条。

千万不要被那些所谓的“进化论在很多国家的教材中早就被删除了”洗脑了。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不让你质疑进化论,毕竟任何科学理论都需要质疑,科学就是通过不断质疑才能向前发展。我想说的是,在质疑任何理论之前,最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详细理解该理论,否则如果仅仅了解了该理论的皮毛就去质疑,甚至了解的“皮毛”本身就是错的,这就不叫质疑了。

比如说,在有些人眼里,进化论就是“猴变人”,所以这些人经常会质疑“既然人类是猴变的,那为什么现在的猴子没进化成人呢?”当然,不排除有人经常用“猴变人”只是为了调侃,并没有什么恶意。

但如果你明明知道“人类并不是猴子变的”,却非得用“猴变人”去质疑甚至抹黑进化论,那就有点没意思了。如果你是这类人,到这里就结束吧,下面的内容也没有看的必要了。

进化论从来没有说过“人类就是猴变的”,还是那句话,人类和猴子有共同的祖先,一开始我已经说过了。不仅仅是猴子,人类与猪牛羊也有共同的祖先,只不过这个祖先出现得更早而已。

那么,从成人的视角来讲,该如何理解进化论呢?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人类属于哺乳动物,而哺乳动物早在侏罗纪时期就出现了,大约在2亿年前,而灵长类物种出现在大约5500万年前。

科学研究发现,最早的灵长类物种是阿喀琉斯基猴,生活在如今的湖北地区,它也是如今人类,猩猩,猴子等的共同祖先。阿喀琉斯基猴体型非常小,身体只有大约7厘米长,体重也只有大约30克,甚至比一只老鼠还要小。

经过千万年的漫长演化,逐渐分离出了猴类和猿类,它们生活在全世界,其中非洲的猿类最为丰富,其中的一支就是人类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当然也是更近的祖先。

而在大约700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与黑猩猩分道扬镳,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开始直立行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脑容量不断增大。直立行走让人类祖先彻底解放双手,配合着不断增加的脑荣光量,人类祖先开始学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于是人亚族诞生了。

在21世纪初,生物学家们在中非乍得共和国发现了沙赫人,他们生活在距今大约700万年前,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人。从生物学角度来讲,沙赫人属于人属,最有可能处在人亚族与黑猩猩亚族分叉的位置。

很多人看到人科,人族,人属等这些概念时就头疼,不知道该如何区分这些概念。其实生物学上也没有明确的时间区分线,但有一个总体分类标准,按照时间从早到晚分别是:人猿总科,人科,人亚科,人族,人亚族,人属,人种。

沙赫人这种人属出现之后,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进化。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又开始朝着不同的分支进化,总体来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智人还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智人是现代人类的祖先。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北京人出现在大约70万年前到20万年前,属于直立人,并不是现代人类的祖先。而山顶洞人出现得更晚,在大约3万年前左右,属于智人范畴,与现代人的关系更近。

如果你是专业学生物的,就会知道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史上,进化出了太多的分支,除了最早的沙赫人之外,还有匠人,格鲁吉亚人,先驱人,海德堡人,北京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当然还有智人等等,非常复杂。

而所有这些人种或者人属,最终只有智人保留下来了,其他人种都灭绝了,或者与智人发生了融合。比如说,生物学家在现代人类基因中就发现大约4%来自尼安德特人基因。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人类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出现“中间物种”,通俗理解就是“似人非人”的物种,实际上不仅出现过“中间物种”,而且还有很多,上面提到的人属或者人种都可以算得上“中间物种”,只不过所有这些“中间物种”几乎都灭绝了,只有我们人类留下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在如此多的人种当中,为何进化的方向如此不同,最后只有人类进化出了文明呢?

从进化的角度来讲,只能说是偶然出现的。这里必须强调一下:不要把人类的智慧看得多么特殊,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人类的智慧一点也不特殊,智慧也只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方式而已,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特有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而所有适应环境的方式,其实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只要能够适应环境,就会被保留下来。

比如说猴子,它们能非常灵活地在树枝之间跳来跳去,而灵活就是猴子的“智慧”。猎豹的爆发力非常强,奔跑时速可达80公里,高速奔跑就是猎豹的“智慧”。恐龙凭借庞大的身躯统治地球,庞大的身躯就是恐龙的“智慧”!

人类定义的所谓高级和低级物种,其实是没有道理的!人类并不能因为拥有智慧就被称为“高级物种”。况且,即便人类真的是自己眼里的高级物种,物种的进化也并非是从低级到高级,也就是说智慧并非是物种进化的方向。甚至对于绝大多数物种来讲,智慧非但没有任何用途,反而还会成为累赘。

此话怎讲?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明白了。猴子比狮子要聪明很多吧,但是当猴子遇到狮子时,猴子会利用自己的智慧击败狮子吗?比如说凭借自己会使用木棍,捡起一根木棍与狮子决斗?

当然不会那么做。刚才说了,灵活就是猴子的“智慧”,猴子遇到狮子当然会尽快跑到树上,在树枝之间来回跳跃,避免被狮子捕杀。

你可能会质疑,智慧对于其他物种没用也就罢了,怎么还会成为累赘呢?

智慧意味着超强大脑,而大脑对能量的消耗是巨大的,拿人类来讲,人类大脑仅占人体的2%,却消耗了人体所需能量的20%!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哪怕是狮子这样的顶级掠食者,每天都要为能量而奔波,它们不可能有充足的能量提供给大脑,与其这样,远不如把更多的能量提供给让身体更灵活,奔跑的速度更快,身体更庞大等来得更有效。

也就是说,像猴子等物种其实已经非常适应环境了,干嘛非得费劲巴力地朝着智慧的方向进化呢?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猴子才不会去做呢!

说白了,绝大多数物种根本没有进化出智慧的动力,没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就像恐龙,统治地球超过一亿年,为什么没有进化出智慧呢?

且不说“进化并非一定要朝着智慧”,恐龙也根本没有进化出智慧的外部动力,它们生活得太安逸了,统治力如此强大,甚至比如今的人类更强大,进化出智慧这种“累赘”有什么用呢?

除了消耗更多的能量,毫无用途。

除非某个物种在非常随机的情况下,进化出了像人类那样的高级智慧,具备“降维打击”能力的智慧。

但是,进化远不是“你想进化成什么样就能进化成什么样”,你没得选择,只能“被动接受”。说白了,进化是随机的,会受到基因自身的随机突变以及来自外部环境两个因素的影响,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朝着智慧的方向进化。

也就是说,首先比如有强大的外部环境压力,迫使你不得不朝着智慧的方向进化,然后运气还得足够好,恰恰突变出了智慧基因,最终顽强地生存下来,才能成为智慧物种。

而人类祖先从非洲森林走出来,来到广阔的草原之后,经历了强大的生存压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属和人种为什么灭绝了,因为他们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下最终都倒下了,而最终只有一个人种足够幸运,在进化的过程中拥有了智慧基因,最终成为了智慧物种,也就是我们人类。

当然,人类进化的过程显然不是我几句话就能描述出来的,可以想象的是,即便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实际上也数次走在灭绝的边缘。为什么?

刚才说了,从大自然的角度来讲,“智慧”对于一个物种来讲其实是不友好的。也就是说,在最早的时候,智慧对于人类祖先来讲起到的“负面作用”更大,他们不得不搜集更多的能量满足需求量旺盛的大脑。好在人类祖先直立行走之后,能够使用工具获取更多的食物,同时学会使用火之后,对食物的搜集就变得相对更容易了。

总结

能够看出,人类的诞生其实是非常偶然的,如果让地球生命重新演化一遍,人类再次出现的概率几乎为零,可以用无穷小来形容。所以,也不要再苛求猴子猩猩等物种一定要进化成人类,如果猴子猩猩听到人类的诉求,它们可能会很纳闷:我们生活得好好的,干嘛要进化成人?你们人类为什么不进化成猴子猩猩呢?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04927089688592937

本站文章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已注明出处。 未注明原文出处皆为原创文章,转载同样请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