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介绍了,神奇的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个思想背后其实包含了“唯名论”思想。奥卡姆是欧洲中世纪唯名论哲学家,什么是唯名论?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唯名论和唯实论,或者说实在论是欧洲中世纪两大哲学流派。唯名论和唯实论,这里的“唯名或者唯实”其实是对“共相”的一种观点,也可以说是:共相唯名论,和共相唯实论。它们争论的焦点是:共相究竟是一种名称,还是一种实在。
共相可以简单理解为理念、思想或者概念等等抽象的东西。在中世纪哲学,共相主要是指个别事物的共同特征,而且主要指“种和属”这类共相。比如,我们把所有不同种类的马,统称为“马”,马就是一个共相;我们把不同种族的人都统称为“人”,人就是一个共相。马和人都是“种”,而所有马和人都属于动物,而动物就是“属”,简单来说,种和属都是事物的种类,属的范围要大于种。但不管怎么样,种和属都属于共相。
在宗教中,比如上帝和灵魂就是一个典型的共相,所以,共相的实在性问题,其实是宗教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上帝和灵魂是否真实存在,它是存在于事物之中,还是存在于事物之外,这些问题都是宗教关注的核心问题,而用哲学思维来证明宗教的结论,这是中世纪哲学一个重要目的,包括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
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理念就是事物的共相,柏拉图把共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马、动物、这样的“种属的共相”;第二类是真、善、美这样的“性质的共相”;第三类是大小多少这样的“关系的共相”。柏拉图的理念论,区分了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而且它们是独立存在的,理念世界高于现象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永恒和完美的。
但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明确反对老师的观点,正如亚里士多德那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提出著名的“实体论”,他认为共相就是一类个别事物共有的性质,或者说相似性,我们通过抽象把这些相似性集合起来形成了“共相”,亚里士多德认为“共相”其实就是事物的“形式”。共相存在于个别事物中,并不能独立于任何实体而存在,就像“马”这个共相存在于任何一匹具体的马中,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任何一匹具体的马的“理念的马”。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共相”和“理念”的分歧,在后来,演变为中世纪哲学中,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以及后来西方近代哲学中,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争,这是西方认识论哲学中,最为核心和根本的问题。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撮而就的。
这三个著名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共相是实体,还是思想中的观念;
第二个问题:如果共相是实体,它们是有形还是无形;
第三个问题:如果共相是无形的,它们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还是在可感事物之中。
而对这三个问题不同的回答,就形成了中世纪两个重要的哲学流派:唯名论和唯实论。
波菲利虽然提出了这三个问题,但是他并没有给出答案,而200多年后,另外一位古罗马哲学家波爱修,他翻译和注解了波菲利的著作《导论》,并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回答,由此才开启了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那波爱修是如何回答的呢?我们下一期内容接着聊。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34991465637413406
本站文章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已注明出处。 未注明原文出处皆为原创文章,转载同样请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