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烧脑物数 > 正文

我们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不是真的?估计很多人都想过这个话题,尤其是当前AI异常火热的情况下。很容易会想,我们的世界可能是由代码组成的。

那我们的世界到底是真实的吗?如果不真实,那真实的世界是啥样的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感知到真实的世界呢?

查了些资料,在此分享一个理论:认知边界理论,来自唐纳德·霍夫曼(Donald Hoffman),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认知科学教授。该理论被放进了《眼见非实》这本书里。

先上结论,我们无法感知真实的世界。或者说我们和真实世界隔了一个界面。

霍夫曼用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式来描述我们的感官,他把隔绝我们的界面比作电脑桌面。电脑桌面上的图标,并不真正代表电脑内部的复杂构造,它们只是为了方便我们操作电脑而设计出来的界面。同样,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各种物体,并不代表世界的真实情况。这些感官也是自然选择进化出来的,它们像烟雾弹一样隐藏了世界的真实情况,只给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有用信息。

我们不能感知真实世界,只能认知真实世界。区别在哪呢?我们看不到物质里的原子,但通过科学,通过别人告诉,我们可以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冬天我们不出门感受不到外面有多冷,但通过温度探测器,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认知到外面有多冷。

但认知有可能会欺骗我们。请看下面这个著名的图,有人看到是黑金色,有人看到是蓝黑色。

还有下面这个图的两个小球看上去颜色不一样,但放大后其实是一样的。

我们之所以会认知出错,是大脑在欺骗我们。那么,大脑为什么要欺骗我们呢?

因为,我们的感官不是为了让我们认识世界而进化的,而是为了让我们生存下去而进化的。

霍夫曼提出了一种有趣的定理,他称这个定理为“适应胜过真实”(FBT)定理。这个定理的观点是,生物如果试图去感知世界的真实情况,反而会对他们的生存造成伤害,甚至可能导致他们的灭绝。这是因为,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利用环境中的资源来繁衍和保护自己的生物,才更有可能生存下来。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感知真实其实并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他用一个简单而有力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假设有两种昆虫都以花为食物来源。一种昆虫能够准确地看到花朵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另一种昆虫只能看到花朵所在方向上一个闪烁的光点。那么,哪一种昆虫更有可能找到食物并生存下去呢?答案可能会出乎人们的意料:后者更有优势。因为后者不会被花朵本身所干扰,只需朝着光点飞去就行了;而前者则可能会因为花朵太美而忘记进食或者被捕食者发现。所以,在这个例子中,“眼见非实”的昆虫比“眼见为实”的昆虫更具适应性。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而只是让我们方便生存的假象。自然选择进化出来的感官也是如此,它们隐藏了世界的真相,只给我们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才能更好地适应和生存。(也就是说傻子活得更好)

如果我们不能依靠感官来洞察世界的真实本质,那么是否能够借助物理学来实现这一目标呢?毕竟物理学是洞察物质本质的,也是其它学科的基础。然而,霍夫曼强调,物理学同样无法完全揭示世界的真实本质,因为它的研究也建立在我们的感知界面之上。他指出,根据物理学,时空如果不能被感知其实是不存在的。比如我们为了感知和认识时间,给了时间一个定义。他还引用了一些物理学家的话来支撑他的观点,玻尔曾说:“没有被观察的物体就没有任何意义。”爱因斯坦曾说:“时空只是我们感知方式中的一个概念。”费曼曾说:“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没有办法想象出什么是真实的。”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物质的本源呢?霍夫曼给出答案:意识。

他提出了一种“意识自主体”(conscious agents)理论。认为一切物体都有意识,动物,植物,甚至时间等都是意识自主体。宇宙就是意识自主体形成的社交大网络,所有意识的累加和会诞生能力无限的自主体,就是上帝!

所有意识叠加就是上帝,这有点儿大圣灵的感觉。有机会和大家分享大圣灵的感念。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08301421970506274

本站文章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已注明出处。 未注明原文出处皆为原创文章,转载同样请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