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烧脑物数 > 正文

第一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就是光速不变原理,这个原理其实就是假设,至于为什么是假设,接下来会分析。

第二个问题就有些复杂了,并不是说很难理解,只是说在参照系的不断转换中,很容易让我们迷失自我。

重点是第一个问题,把第一个问题弄明白了,其实第二个问题也就人迎刃而解了。

光,其实就是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那么,我们可以从身边常见的水波和声波讲起。

声波和水波都属于机械波,说白了就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波,这种波的速度与振源的运动速度无关,本质上只是介质的传播速度。无论振源的速度有多快,都不会改变介质中声波或者水波的速度。

比如说声波,振源会带动附近空气分子的振动,这种振动会传递给相邻的空气分子,然后不断向外扩展,把能量逐渐向外传递。传递的并不是空气分子,而是空气分子的振动,也就是能量,与牛顿摆的能量传递是一个道理。

水波也是一样。比如说你往池塘里扔一块石头,会形成水波,水波并不是水分子向四周运动形成的,而是水分子的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水分子形成的。

无论是水波还是声波,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本身的属性有关,与振源的运动情况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即便是你在飞机上唱歌,歌声的传播速度仍旧是空气中的声音速度,声速并不会与飞机的速度叠加。哪怕你坐的是超音速飞机,声音仍旧是以声速传播。

不过,声音会因为声源的快速运动而产生多普勒效应,说白了就是,当声源朝向听众运动时,声调就会变得很高很尖锐。当声源远离听众时,声调就变得很低沉。

同样地,光也是一种波,也具有上述声波和水波的特性,光的速度只与介质的属性有关,也就是与磁导率和介电常数有关。

而且,光波也具有多普勒效应。具体表现就是,当光源朝向我们运动时,光的频率就会变高,波长变短,发生蓝移。反之,如果光源远离我们,就会发生红移。

既然光波与声波水波有相同的特性,人们理所当然地会这样想:声音依靠空气等介质传递到我们耳朵里,那么光是依靠什么介质传递到我们眼睛里呢?

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确实知道空气的存在,一阵风过来就是空气。那么光可以在没有空气的“真空”中传播,意味着真空中一定也有像空气那样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存在。

科学家就给这种物质起了个名字,以太。

一切看起来如此和谐,如此美妙。声音的传播介质是空气(或者其他物质),光的传播介质是以太。

既然同为介质,考虑到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当我们迎着以太运动,与远离以太运动时,测量到的光速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很好理解,就像声速那样,虽然声速在介质中的速度是固定的,但当我们相对空气运动时,声速相对我们而言就会发生变化。

举个例子,在大风天里,你高喊一声,我顺着风会更快听到你的喊声。而逆着风就会慢一些。

这说明虽然声速在介质中的速度是恒定的,但介质本身的运动可以携带着声波一起运动,说白了就是,介质的运动速度可以和声速叠加。

那么,以太这种介质理应该也有同样的性质,有人可能想到了一个实验,没错,就是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以太,只是科学家们假设的概念,必须在实验中进行验证才能站得住脚。但是当迈克尔逊和莫雷两人在实验中试图寻找以太存在的证据时,发现以太根本就不存在。

无论是他们逆着以太风还是顺着以太风进行测量,得到的光速都是不变的。

这样的结果只能证明以下两个事实必须有一个是成立的:

第一,地球就是宇宙中心,也是唯一保持不动的天体。

第二,以太根本就不存在。光速是绝对的,相对任何物体的速度都是光速。

很显然,第一个明显不成立,傅科摆早就证明了地球在转动。看来,只能选择第二个了。

但是,问题就在于第二个完全违背了我们的日常认知:如果以太不存在,光到底靠什么传播的呢?

当时的物理学界打死也去想象光不依靠介质也能传播,因为那意味着牛顿经典力学轰然倒塌,而当时的物理学界早就奉牛顿经典力学为“神明”了。

因此,在“以太必然存在”的大前提下,物理学界大佬们开始进行各种修修补补,左右逢源,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一大堆复杂的公式,目的就是既保证以太存在,又保证以太存在不会带来其他更多的问题。

但是,结果事与愿违,为了保证以太存在而提出了各种复杂公式,往往都建立在很多假设的基础上,而且通常是顾头不顾尾,任何一个假设至少稍微变动就彻底完蛋。说白了,假设就像定时炸弹那样,随时可能会引爆,而且假设越多,引爆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结果只有洛伦兹提出了“洛伦兹变换”来解决问题,但物理学家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以太如此特殊,必须用洛伦兹变换来计算速度叠加问题。

还得是爱因斯坦同学够大胆:既然做出了如此多的假设才能保证以太的存在,干脆彻底抛弃以太不就万事大吉了?那样的话也不需要如此多的假设专门为以太“服务”了。

巧合的是,承认以太不存在,光速是绝对的系相对任何物体都是光速,正好也可以推导出洛伦兹变换。

当时,这其实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洛伦兹推导出洛伦兹变换的前提是:以太在运动方向上会缩短。而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速不变推导出来的结果是: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会发生缩短(其实就是尺缩效应)。

其实两者本质上应该是一样的,只需要把洛伦兹眼里的“以太”理解为时空本身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感叹“洛伦兹其实已经无限接近相对论”了,就差最后的“一哆嗦”,他只需要放弃以太的概念,承认时空是相对的,狭义相对论就手到擒来了。

可惜没有如果。还是爱因斯坦够大胆,直接抛弃了以太的概念,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加上狭义相对论原理,创建了伟大的狭义相对论。

到这里,第二个问题应该很好理解了吧,可以简单理解为光速根本就不需要参照系,或者在任何参照系下测量,都保持光速不变。

完。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4901028984160783

本站文章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已注明出处。 未注明原文出处皆为原创文章,转载同样请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