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高温时,往往会联想到烈日炎炎的夏日或是火焰喷射的火山口,但在物理学的世界里,高温的定义远比日常经验丰富得多。
温度,这一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微观层面上其实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的体现。例如,一杯热水中的水分子运动速度远比冷水中的分子要快,这正是食用色素在热水中扩散更快的原因。
然而,自然界是否存在一个温度的极限,无论是上限还是下限,一直是科学家探索的课题。我们熟知绝对零度——这是一个理论上的温度,此时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完全停止。但对于高温,是否也存在一个无法逾越的界限呢?如果对一杯密封的水持续加热,温度不断攀升,又会发生什么?
从宏观上讲,温度与热量的传递有关,而微观上,温度则反映了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当物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加快,内能增加。但如果持续不断地加热,分子运动会变得越来越剧烈,直到分子间的键开始断裂,原子被离子化,这时物质的状态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种变化在数千开尔文的温度下就会发生,而更高的温度则会导致更为极端的现象,我们接下来会进一步探讨。
让我们回到那个假设性的实验——持续加热一杯密封的水。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也不断加快,如同食用色素在热水中快速扩散的现象。但这仅仅是开始,因为温度的进一步升高会导致更为剧烈的变化。
在几千开尔文的高温下,水分子间的化学键开始被破坏,原子核外的电子被剥离,形成一个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离子化等离子体。这时,水已经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液态状态,而是变成了一种由带电粒子组成的新状态。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攀升,达到2×10的10次方开尔文时,原子核也不再稳定,被高能光子撞击后分解成质子和中子。紧接着,在2万亿K的温度下,质子和中子也不复存在,组成它们的基本粒子——夸克和胶子开始自由碰撞。在这样的高温下,我们所熟知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世界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
当温度继续上升到80亿K时,开始出现物质与反物质的产生,这是高温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这样的高温下,能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反之亦然,这意味着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接着,在200亿K时,原子核被撞裂,分解成质子和中子,这标志着原子核的稳定性被打破。
进一步升温到2万亿K时,质子和中子也不再稳定,它们分解成更基本的粒子——夸克和胶子。这时,物质的行为受到量子色动力学的支配,这是一种描述夸克和胶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在这个温度下,夸克和胶子不再受束缚,可以自由移动。
在探讨温度的极限时,希格斯玻色子的作用不容忽视。希格斯玻色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它在物理学中的作用是赋予其他粒子质量。当温度上升到2千亿亿K这一临界值附近时,希格斯玻色子停止与其他粒子耦合,这一现象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变。
在这个温度下,所有粒子现在都变成了无质量粒子,并且以光速四处飞行。
在探索宇宙的温度上限时,我们不得不考虑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这一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可观测宇宙中的能量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温度的上升也有一个理论上的极限。这个极限温度大约对应于10的103次方开尔文,这是根据宇宙中所有物质和能量的总量推算出来的。
然而,在达到这个理论极限之前,另一个限制因素开始发挥作用——黑洞的形成。如果我们试图将大量的能量集中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例如一个粒子加速器中,就会形成一个黑洞。
除了能量守恒和黑洞的形成,还有宇宙暴胀的逆转。根据宇宙学理论,宇宙在大爆炸之前曾经历过一个暴胀阶段。如果温度升高到足够高的水平,宇宙可能会重新进入暴胀状态,从而导致大爆炸重新开始。这种暴胀的逆转提供了另一种对高温的限制,它告诉我们即使有无限的能量,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