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氧气含量变化,属于昆虫时代还能回来吗?
远古时代,地球中的大气含量远高于今天。石炭纪时期,地球的氧气浓度高达35%。比现在的21%高出十个百分点。昆虫们通过其遍布肌体中的微型气孔,得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也因此进化得越来越大。而当时的地球,是真正昆虫的天堂。
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地球的生态开发发生改变。血氧是哺乳动物和鸟类得以真正崛起的核心原因。而昆虫之所以会退场,正是因为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发生巨大变化。为了适应新环境,昆虫们使出了三十六般变化才得以适应如今的含氧量。但世界上没有永远,如果环境再次变化呢?
1、远古昆虫
3亿年前,那时的陆地都在热带,植物繁盛,后来埋入地下形成煤炭,所以称为石炭纪。考古学家通过化石标本发现,石炭纪的昆虫体积普遍大于现代。
三亿年前,史前蜻蜓的翼展接近一米,身体大小与今天的老鹰大小相当。1880年,法国发现了0.75米大小的蜻蜓化石,取名巨脉蜻蜓,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昆虫。科学家们猜测,如此巨大的蜻蜓可能只会滑翔。而如今蜻蜓通过弯曲和扭转双翅灵活飞行,是后来才进化出的。如今,地球最大的蜻蜓是南美洲的绿蜻蜓,体长不超过20厘米。
远古蜈蚣和巨脉蜻蜓属于同一时代,其身体长度可达2.6米,横宽超过1.5米,外形与现代蜈蚣非常相似。有众多对足,但体型却翻了好几倍。它们是陆地上最早出现的无脊椎动物之一,几乎没有任何天敌。如今,地球最大的蜈蚣是太平洋东部的加拉帕戈斯巨人蜈蚣,体长不超过50厘米。
2011年,科学家在中国发现了一枚巨型史前蜘蛛化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远古蜘蛛。这一时期的蜘蛛化石非常少见,因为蜘蛛类的节肢动物身体脆弱而柔软,在地质变化的过程中极容易被破坏。这只蜘蛛与现代蜘蛛体型相当。但科学家认为,吊篮大的蜘蛛可能存在于远古。
远古海蝎又名巨型羽翅鲎,是一种生活在四亿年前的海洋节肢动物。这种巨蝎体长可达2.5米,体重接近200公斤。靠着其一对巨螯,海蝎子独霸海洋,早期的海洋脊椎动物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2、血氧和气孔
石炭纪时期,因为植物非常茂盛,地球生态环境中的氧气含量非常惊人,达到了35%的含氧量。这使得节肢动物可以通过遍布全身的气孔去直接吸收氧气。和人类使用血氧不同,这种呼吸方式更为简单直接。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管、小气管、气门、气囊组成。氧气通过气管进入身体后,微气管潮湿的表面可以让氧气快速扩散,进入周围的细胞膜后,就可以被细胞所使用的。而呼出的二氧化碳也是以如此的方式排出体外。所以说,昆虫靠着遍布全身的气孔呼吸,或者说完全是用身体的呼吸。
昆虫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是不互相影响的。但人类则不同,人类通过心脏发力,将肺部的氧气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从而使全身的细胞获得氧气。再通过血液将二氧化碳运出。相比较而言,人类的呼吸方式更为精妙,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小。科学界普遍认为这种呼吸方式更高级。
昆虫用气孔呼吸造成了长距离下气体运输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也是昆虫长不大的根本原因。当然,昆虫们可不是机械的呆在原地被动让空气进入体内,它们的气门都是可以通过肌肉控制的。好多昆虫能吹出漂亮的口哨,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除此之外,有些昆虫还有独特的气囊,可以通过关闭气门来储存空气。水中的昆虫还能用气囊来做浮力调整,而昆虫需要不断地蜕皮,那些塞不下的体积就占用了气囊的空间。而蜕皮结束时,气囊又会尽量的撑大,让其外骨骼变大,而昆虫也就这样不断长大了。
看到这里,其实你就已经发现,昆虫和人类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完全不像电影中《人猿星球》那样,猿和人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而昆虫则不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个人而言,并不觉得人类的血氧呼吸会比气门呼吸更高级多少。只是更适应当前的地球生态而已。如果环境中的含氧量变化,血氧这种所谓的精细很可能成为负担。
答案是有可能的。在当前的地球氧气水平下,昆虫的气孔系统总长度已经达到极限。不是它们长不大,而是只要超过这个限度,其体内氧气的水平就会变得不够。仿佛被贴上了一层封印,气孔呼吸结构使得含氧量决定了昆虫体型的大小。
高浓度氧气造就了远古昆虫,而气候的变化让昆虫贴上了封印。从过去的往大进化,到现在的往小进化,昆虫截然相反的方向让人类显得不可战胜。但世事无绝对,大自然亿万年的变化加持之下,几亿年后,或许真的可能持续像人类一样智慧的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