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伙伴不管在哪个时刻听到“量子力学”四个字,眉毛都能拧出一个“川”字。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下,有人能够理解量子力学了吗?显然还没有。
困扰科学家数百年的量子力学,涉及很多理论。
而除了量子力学,还有一些理论同样不被理解,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目前有一部分理论已经得到了证实。
但这些理论的证实似乎并没有让人们感到十分高兴。
有哪些理论让科学家们感到十分头疼?这些理论为何会被提出?又如何被证明出来?这些理论的证明有什么样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哪四个神奇的理论已被证实?这些理论可能会让你感到无法接受。
“穿墙术”的量子隧穿效应
在传统力学中,当一个物体运动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的时候,要么会停滞不前,要么就只能绕开或者直接翻越障碍。
但是当物体拥有的能量没有超过障碍物的势能,那么也无法越过。
但是在量子力学中,这个物体却可以直接从障碍物中直接穿过去。
具有崂山道士“穿墙术”的微观粒子可以穿入或穿越位势垒,即便位势垒的高度大于粒子的总能量。
这里的势垒就是势能比周围势能都高的地方,我们可以将其当做山的顶峰。
为什么人们难以理解这样一个理论,因为按道理来说,人同样是由粒子构成,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除了证明出量子隧穿效应的真实性外,科学家还对粒子在量子隧穿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根据字面理解,我们会认为粒子的“穿墙术”是瞬间发生的一种现象,但是最近有科学家却发现,它的隧穿过程其实也会耗费一定时间。
格里菲斯大学的科学家开展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粒子的隧穿现象在瞬息之间发生,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因为科学家测出的外延时间只是近似于零。
多伦多的科学家在一项铷原子穿越屏障的所花费的时间中,发明出了一种利用一些列复杂的激光和磁场来操纵原子态的跃迁的Larmor钟。
这个实验证明了,如果对隧穿时间进行正确的定义,那么量子隧穿现象就不是瞬息发生的行为。
尽管让人难以接受,但是这样的理论确实被科学家们证明出来了,并且在现代社会也有了相关的应用。
量子隧穿效应的应用
比如在有机化学反应中,一些含活性中间体的反应和一些酶催生的生活反应里,酶能够使用量子隧穿效应转移电子、氢原子和重氢原子等的原子核,然后使得酶能够显著增加反应速率。
“无法超越”的光速极限
科学家一直在不停地寻找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第二颗甚至更多颗能够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但随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我们会发现这些星球都离我们十分遥远。
如何去这些星球生活,就引出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速度。
我们目前已知宇宙中最大的速度就是光速,即便我们飞船的速度达到光速,要飞到最近一颗恒星也需要花费四年时间。
于是科学家们就想到了超光速,在宇宙大爆炸理论中,奇点在爆炸时,宇宙膨胀的速度确实超越光速,但是我们人类能够超越光速去遨游太空吗?
答案是不能,如果根据质量和能量的变化,粒子的质量变能量,那么要使速度越大,达到的能量就需要越大。
如果我们想要接近光速或者超越光速,那么物体的质量也会无限大。
所以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了光速极限的问题。
任何有质量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只能无限接近光速,既不能达到也无法超过。
而光速之所以是最大的速度,是因为光子没有质量。
根据计算,光在真空中的运动速度达到299,792,458m/s。
我们知道黑洞中的宇宙射线已经以很快的速度在运行,但是它的速度仍然只能无限趋近于光速。
而目前我们建造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够使粒子的速度加快到299,792,455m/s,但仍然没能达到光速。
对于抱有去宇宙旅行,并且移民太空的人类来说,这个理论的证明当然并不是一件好事。
本身我们依靠光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想要移民的星球,何况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办法制造出能够达到光速的宇宙飞船。
所以人们难以接受这个理论也是情有可原,对于那些想要实现超光速的科学家来说,那么进行时空扭曲,或许还有实现的可能。
毕竟过去宇宙在膨胀的时候,速度就可以超越光速。
“不同人生”的叠加态
科学家们曾经进行过这样一组实验:双缝干涉实验。
通过这组实验,科学家发现了微观世界中的一个量子系统里,几个量子态会出现归一化线性组合,形成一种叠加态。
当时科学家进行这一实验的目的,只是为了争论“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图
结果科学家发现,当单个光子通过单缝板的时候,呈现的就是一条竖线,这说明光是由粒子组成。
但是当单个光子穿过双缝板时却出现了多条竖线的干涉波纹,那光子又变成波了?
显然并不是这样,当科学家在两旁架起观察装置的时候,干涉波纹却消失了。
爱因斯坦对此的解释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很显然有很多人并不认可。
在此之前,与爱因斯坦在同一战线的薛定谔也做过一个思想实验,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薛定谔的猫”,在这个实验中,被关在不透明箱子中的猫,由于放射性原子的半衰期仅有一半的几率会衰变,所以此时的猫就呈现出了“死-活叠加态”。
爱因斯坦和薛定谔似乎一直站在量子力学的对立面,并且对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并不认可,但科学家确实通过相关实验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合理性。
“一炸生万物”的大爆炸宇宙论
关于宇宙如何诞生,目前最主流的说法就是大爆炸宇宙论。
宇宙是在138亿年前,由一个致密的奇点爆炸而来。
在奇点爆炸后,大量的物质喷射而出,宇宙体系就由这些物质组合而成,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不停地膨胀,直到现在。
虽然对于大爆炸宇宙论本身,科学家还没有完全证明其正确性,但是与之相关的几个理论却已经得到证明。
比如宇宙膨胀,第一个发现宇宙在膨胀的是美国科学家埃德温·哈勃。
1929年哈勃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卡内基天文台,观测到了星系红移的现象,并且他通过对每个星系中被称为仙王座的可变恒星表观亮度的观察,来测量它们的相对距离。
结果证实那些遥远星系正在远离地球,也就是说宇宙还处于膨胀状态。
而这些星系的红移与星系和地球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远的星系,未来也会一直远离我们。
此外在大爆炸宇宙论中,还提出爆炸时的高温现象。
现在宇宙中没有这样的高温是因为在膨胀过程中,温度逐渐下降。
现在这个膨胀现象一直没有结束,而宇宙也无法达到绝对零度。
随后在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调试巨型喇叭形天线的时候,接收到了一种毫米波的微波干扰,并且这个干扰的强度,随时随地在各个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
之后经过计算和研究,得出的辐射温度为2.7K,也就是宇宙中存在各向同性的微波背景辐射,被称之为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这些证明为科学家验证大爆炸宇宙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背景。
科学的世界总是有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除了这四个神奇的伦理之外,科学界还有很多令人抓狂的理论,这些理论其实都是基于一定的现象才被提出,但是要证明它们的合理性还需要科学家继续努力。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06911966699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