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美国费米加速实验室公布了2001年到2011年十年间对W玻色子的测量数据。发现w玻色子比标准模型预言的质量,超重了将近0.1%。
美国费米实验室测量w玻色子的最新质量为80.4335Gev,正负误差0.0094Gev
而标准模型预言的W玻色子的质量是80.357Gev,正负误差0.006Gev。
理论预测和实验测量的W玻色子相差只有不到0.1%,为什么会引起物理学如此大的轰动?
在粒子物理中,sigma是预言新粒子存在与否的金标准。
而此次费米实验室测量的w玻色子的质量和标准模型预言的质量相差为7sigma,这就意味着可能存在一种新的未知粒子夹杂在测量过程中。
相差7sigma意味着什么?
在实验物理中,测量粒子的质量肯定存在误差,只有大量重复的测量,才能获得更多的数据,数据就越精确。
比如扔硬币,扔100次硬币,可能有48次正面朝上。再扔100次硬币,可能49次正面朝上。
不断重复实验,会发现每扔一百次硬币,大部分结果都是接近正反面各50次朝上的情况。
几乎很少出现20次正面朝上的情况。如果将扔硬币的情况列成正态分布图,会发现最顶端代表的是正反各50次的情况。
在测量粒子的物理量时,偏差值是1sigma意味着,测量三次数据,只有一次和理论预测不符,概率是33%。
2sigma意味着测量22次数据,只有一次和理论预测不符,概率为4.5%,
3sigma意味着测量370次数据,只有一次与理论预测不符,概率为0.27%。
5sigma意味着测量1744278次数据,只有一次和理论不符,概率为0.00000057%
5sigma在粒子物理中是黄金标准,任何超过5sigma的数据都被视为有可能的新发现。
而此次W玻色子和理论预测相差7sigma,意味着发生概率只有万亿分之一。
w玻色子质量超重为什么会颠覆粒子物理学?
在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力中,只有弱力和强力在原子核内发生作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它们又由更小的夸克构成。中子和质子一般由三个夸克构成,这三个夸克组合成的复合粒子到底是中子还是质子,取决于夸克的种类。
如果一个上夸克变成下夸克,则质子就会变成中子。这种变化在学术叫“夸克味变”,而引发夸克味变的力就是弱力,W和Z玻色子就是弱力的传播子。
在2012年,希格斯机制确立之后,我们才知道W和Z玻色子的质量来源于希格斯场的激发,希格斯场不仅赋予了W和Z玻色子的质量,还赋予了其他基本粒子的质量。通过希格斯场,W玻色子和其他所有基本粒子都建立起来联系。所以对W玻色子的质量校正,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一种是间接测量,也就是理论预测的测量方式。
由于W玻色子的质量很难直接测量出来,而Z玻色子的质量比较容易测量。所以一般采用间接测量的方式推导W玻色子的质量。
在弱电理论中,W玻色子和Z玻色子的质量遵守严格的对应关系。
W玻色子的质量和Z玻色子的质量之比等于温伯格角。
此次W玻色子的测量数据都是10几年前的老数据了,科学家在500万亿次碰撞中提取到400万个有关W玻色子的数据。通过大量的分析,才得到W玻色子的精确质量。至于为什么不在当时就分析这些数据,具体还不清楚,个人推测可能是之前分析数据的能力有所欠缺。
在粒子物理中,要直接测量一个粒子的质量,必须考虑到量子校正。因为所有大质量粒子的质量都会受到其他粒子的影响。W玻色子的质量自然也会受到其他粒子的影响。所以一般要采用量子校正去除这些影响。
w玻色子质量之所以会比预测的超重,要么问题就出现在通过z玻色子和温伯格角的间接测量方式上,要么问题就在影响W玻色子质量的其他粒子上。
在间接测量中,Z玻色子和温伯格角之积的测量法已经用了几十年,十分精确,况且这种误差是无法通过修正Z玻色子和温伯格角来弥补的。
而在直接测量中,W玻色子的质量通常采用如图的公式
主要影响在顶夸克和希格斯玻色子上。然而物理学家对顶夸克和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测量也十分精确,在这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物理学家更迫切将目光投入到对W玻色子质量影响比较小的其他粒子上。
所以物理学家推测,可能存在一种未知的新粒子作用其中,导致W玻色子的质量超重。
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的推测。后续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室重新测量。
如果最后确定w玻色子的质量真的超重了,那问题可能出在希格斯场上,说明希格斯机制存在重大缺陷,也或许发现了新的粒子。
没有矛盾,就没有前进。物理学的革命往往都是在乌云中诞生的!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9408990060429859
本站文章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已注明出处。 未注明原文出处皆为原创文章,转载同样请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