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总是喜欢追根究底而又善于提出问题,比如说生命是从何而来的?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量子之间的超距作用又该怎样解释……这些问题千奇百怪,它们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微观到宏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最终都将带领我们走向一个终极问题——宇宙从何而来?
宇宙的故事基本上也是我们的故事。我们想知道这一切是从哪里开始的。
目前对宇宙起源的描述基于 20 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有许多问题都需要知识上的谦逊,而宇宙的起源是其中最重要的。
宇宙的起源或者说一切的开始是一个科学和宗教叙述有时会变得模糊的问题。这不是因为他们以相同的方式处理问题;而是因为显然他们没有以相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想知道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否则我们的故事将不完整。我们是这个宇宙的创造物,宇宙的故事基本上也是我们的故事。
毫无疑问,现代宇宙学和天文学对宇宙的早期历史进行了精彩的叙述。但科学真的能提供答案吗?
和你我一样,宇宙也有生日。我们知道它始于 138 亿年前,我们可以自信地描述年轻的宇宙是如何从大爆炸后的百分之一秒开始演化的,尽管我们尚未填补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空白。
这些知识是一项非凡的成就。但挥之不去的问题是科学能有多接近事实。
宇宙呢?如果之前没有,又怎么会从无到有呢?
如果说生命的起源是神秘的,那么宇宙的起源就更是如此。毕竟,根据定义,宇宙包括一切。怎么可能无中生有呢?我们把希望寄托于科学。
科学的工作是在不求助于神的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解释的。我们使用自然法则作为我们的蓝图。这种局限性使得描述宇宙起源对科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概念挑战。这个问题在哲学上被称为第一因。如果宇宙是自己出现的,那么它是由一个无因的原因引起的,即它在没有先于它的来源的情况下开始存在。而科学在明确的概念界限内运作,所以为了解释万物的起源,科学需要自我解释。
就像放射性原子核自发衰变一样,整个宇宙可能是从随机的能量波动中出现的——一个从“虚无”中出现的空间气泡,数量物理学家通常称之为真空。
这种所谓的无,即物理学家的量子真空与形而上学的完全空虚概念相去甚远。事实上,真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实体,粒子在其中像沸腾的大锅中的气泡一样出现和消失。要定义真空,我们需要从空间、时间、能量守恒、引力场和物质场等许多基本概念入手。我们构建的模型依赖于仅针对远离原始宇宙极端环境的情况进行测试的自然法则。
量子真空已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以它为起点,就是在宇宙这本“书”的第二页开始讲述宇宙的故事。
我们试图了解宇宙是如何开始的,这要求我们将已知的能量外推到比我们可以测试的高出 15 个数量级的能量(即 1000 万亿倍)。我们希望事情会变得有意义,目前我们无法预测它们不会。然而,这些关于早期宇宙的预测是基于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机器测量的,并使用当前的高能物理模型。这些模型还基于我们可以测量的内容以及我们认为合理的推断。这是我们必须采取的方法,以便将知识的边界推向未知领域。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个理论框架所依据的是什么,并声称我们确实知道如何概念化宇宙的起源。
无限及其对立面,即虚无,是数学的基本工具。但它们作为描述物理现实的概念是非常危险的。它们是迷宫,很容易迷路,正如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在《巴别塔图书馆》中提醒我们的那样:
“ 知识只有在我们推动它前进并承担风险的情况下才会进步。我们通过理性和科学方法来理解深奥之谜的动力并没有错,因为这是我们最擅长的。但有许多问题需要知识上的谦逊,而宇宙的起源是其中最重要的。”